后疫情时代 看数字“黑马”郑州如何探索“新基建”
来源:郑州市大数据管理局  时间:2020-08-20 14:39:57  

作为全国第二批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市,近年来,河南省会郑州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城市管理资源,建立起一套现代化的数字城市管理技术系统,经受住新冠肺炎疫情考验,并为经济发展蓄势赋能,跑出中原数字城市的“黑马”。

战疫大考中跑出数字“黑马”

郑州地处九州腹地,是我国京广、陇海铁路普速、高速交通的双十字路口,巨大的人流物流信息集聚给郑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带来严峻考验。

“扫码登记,数据不用再层层上报,直接进入郑州市防疫平台,后台快速筛选来郑人员信息。”郑州市大数据管理局局长郭程明说,除了交通卡口,郑州市在小区入口、企业入口设置扫码登记,对人员流动形成智能化闭环式管理。

疫情发生后,郑州市大数据局的防疫平台火速上线,并依此建设了来郑人员健康登记系统、居民小区健康登记系统、企业员工健康登记系统、智能语音外呼系统、发热门诊登记系统、疫情态势分析系统等多张“网”,覆盖全市65家发热门诊和10家定点医院。

受疫情影响,老百姓到政务服务窗口办事不便,郑州加快推进“一网通办,一次办成”政务服务改革,于3月20日上线一站式政务服务平台“郑好办”App,推动“群众跑腿”变“数据跑路”。

目前,依托“郑好办”、市政务服务网上线运行的政务服务、便民服务已达511项,包括公积金提取、居住证办理、新生儿出生、社保、医保、水电气暖、商事登记等“一件事”250项,个人企业高频事项199项,查询预约62项。截至8月8日,“郑好办”下载量突破123万,累计政务办件办理成功16.7万余件。

“疫情倒逼改革提质加速。”郑州市政务服务办公室党组书记王新介绍说,“我们紧急攻坚,聚焦办事中的难点堵点痛点,通过政务服务改革,持续不断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减跑趟,提高群众办事的体验感和便捷度。”

“新基建”为城市发展蓄势赋能

8月5日,郑州城市大脑全域数字防汛平台正式上线,通过汇聚多个部门的汛情数据,可以预测不同降雨量情形下51个易积水区域的情况,从而方便防汛指挥部门快速决策。

在大屏幕上,记者看到51个易积水区域都进行了标记。这些点位来自历史数据统计。绿色代表没有积水或者积水量少;红色则代表积水严重。点击陇海路和京广路的点位,可以看到实时拍摄的视频。如果道路积水严重,防汛指挥部门可以及时采取防汛措施。

据介绍,目前郑州城市大脑全域数字防汛平台具备汛情地点上报、防汛减灾全域展示及区域智能预警等功能。市民通过“郑好办”拍摄积水点图片也可上报汛情。未来,该平台可以圈定重点危险区域和受灾范围,再以短信形式第一时间将相关预警、疏散信息精准发布到重点危险区域和受灾区内人员。

“疫情防控考验社会精细化治理能力,郑州正在充分利用现有疫情防控功能模块,将其融入城市大脑政务服务、智慧医疗、智慧交通、城市应急、城市管理等领域,以数字化建设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郭程明说。

如今,数字化不仅是郑州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更是这座城市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随着“春暖郑州”网上购物节、“郑好豫见”欢享乐购季等系列促销活动的举办,数字化赋能下的郑州消费市场也在逐渐恢复往日的活力。

“郑州发放的首期5000万元消费券在150秒内就被抢完,核销金额3925万元,带动消费5.52亿元,杠杆比例达到1:14.1。”在阿里巴巴集团战略发展部总监王延哲看来,无论是发券规模还是拉动能力,都充分见证了郑州数字建设实力。

“城市大脑”进一步筑牢“基础底座”

郑州市大数据管理局成立一年多来,郭程明对城市“数字底座”建设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么多年,郑州就缺一个数字‘基础底座’。所有的部门数据通过一个‘基础底座’来交换、共享,才能把整个智慧城市在上面搭建起来,不断衍生出新的应用场景,解决难点、堵点、痛点问题。”

据介绍,“城市大脑”建设项目是郑州市打造新型智慧城市的高阶体系,将为郑州搭建起城市级的大数据计算平台、视觉计算平台、物联网平台、区块链平台、数据中台、业务中台等六大新型基础设施平台,打通信息壁垒、信息孤岛,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到今年9月底,随着郑州“城市大脑”二期初步完工,郑州将拥有涵盖政务服务、城市管理、生态环境、交通出行、医疗健康、文化旅游、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等14个部门、18个业务领域的智慧模块,改变过去各个部门各做各的机房、各建各的系统导致的“数字烟囱”弊病。

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徐立毅表示,“数字郑州”建设将坚持以下几个原则:既要有阶段性目标,又要长期坚持、持续发力、持续提升;既要有总体集成,又要把分系统、子系统抓实、做优、做强;既要依靠技术团队、技术手段,又要夯实各个部门的主体责任;既要全市统一构架,又要方便基层应用,形成上下联动、两级治理服务的格局,避免从“数据烟囱”走向“管理烟囱”。

按照《郑州市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2年)》规划,郑州将充分发挥国家大数据(河南)综合试验区战略平台作用,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速传统动能数字化转型,实现一年突破、二年看齐、三年领先。到2022年,全市数字经济规模要达5000亿元以上,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0%以上,数字经济生态体系逐步形成。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